最近关于稳定币的讨论很多,的确,如果能够有一种价值稳定的,可以自由跨境传输的通证,那的确可以大大促进社会效率的提高和交易成本的降低,广受欢迎是必然的。
USDT本质上是Tether发行的IOU,其价值取决于Tether的信用,也依赖于美元银行体系对Tether是否足够友好,如果说区块链的本意是用去信任来改造生产关系,那么USDT的路线其实是与区块链的本意背道而驰的。
但是因为市场的强大需求和Tether的强运营能力,USDT依然是市值最大的稳定货币,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那些真正去信任的稳定货币产品还没有做到足够好。
没有人知道Tether的银行账户里到底有多少美元,机智如Tether,多印一些USDT花,不是小菜一碟吗?BTC场内场外交易量庞大,机智如Tether,用多印的USDT买BTC,拉盘,然后卖给场外大买家,收取真美元,多爽。
如果觉得这样还不过瘾,CME不是有比特币期货吗?当Tether发现自己已经是最大的比特币玩家之一后,可以拿用USDT买来的比特币在市场砸盘,同时在期货市场做空,然后用做空挣来的钱和印出来的USDT低位接盘,转手做多,循环往复,把割韭菜的事业永远进行下去。
当然,不能因此就否认USDT的意义,毕竟要维系住这样一个巨大市值的稳定币而不出现问题也是需要巨大的努力的,但我想大多数使用USDT的机构(主要是交易所)选择USDT的最大理由是,没有别的替代品可选。
Bitshares是最早提出用资产抵押的方式发行稳定货币的区块链项目,Maker DAI把Bitshares智能货币的逻辑做了改进之后放在Ethereum上,DUO Network的基本逻辑和前两者也很类似。
相比Bitshares,这两个以太坊上的稳定币项目最大优势是可以直接拿ETH这样一个比BTS市值大很多倍的token来抵押,而其最大的劣势在于ETH并不自带一个足够好用的交易所,这严重影响了项目相关token的流动性,而流动性对于稳定币产品来说是极为关键的。
DUO Network在ETH平台创建了一个Beethoven合约,把ETH存入这个合约之后,合约会产生两个token, token A是一种价值稳定的固定收益产品,类似人民币定期存款,而token B是一种带杠杆的投机产品。token A的利息是由token B支付的。
熟悉BTS的小伙伴们是不是觉得这姿势很熟悉?是的,如果你有10万BTS,你可以抵押给系统,按当前价格以2.5的抵押率借出3万bitCNY,然后将3万卖给投资人Alice,获得30600元人民币, 将10万抵押状态的BTS和3万bitCNY负债构成的债仓以41000元人民币的价格卖给投资人Bob。
Alice和Bob获得的,其实就相当于DUO Network中的token A和token B,而且这里Bob还不用付利息给Alice,但这并不影响bitCNY的需求。严格来讲,DUO Network中的token A本质上是一种理财产品,并不适合作为稳定币流通。而且让token B为token A支付利息抑制了token B的需求,也不利于token A的生产。
用资产抵押的方式生产稳定货币的逻辑基本上都是殊途同归,Bitshares是最早在这个领域耕耘的,也踩过无数的坑。Bitshares中的智能货币设计一直在进化,而进化的主线就是如何对抵押者更友好,从而鼓励更多的使用者来生产智能货币。
BTS1.0时代充满了各种黑暗规则,那时,不能像现在这样直接借bitCNY,而是需要多方和空方通过市场撮合达成交易才能创造出bitCNY,而且相当于要求至少3倍的抵押率,30天必须平仓造成了一系列大姨妈惨案,熊市来临的时候,连环爆仓导致BTS从三毛跌到1分多。
BTS2.0时代好了很多,但抵押行为依然充满了巨大风险,最初偏小的强清补偿使得很多抵押者成为了待宰的羔羊,直到强清补偿调高之后才彻底避免了这种风险,然而,爆仓规则中的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依然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就是爆仓时全部抵押品被强制拍卖这一规则,在熊市,这一规则屡屡带来连环爆仓惨案,使得BTS价格总是难以获得足够支撑。
这是今年8月8日市场暴跌时BTC和BTS的K线图,当时,两个小时内BTS的价格跌去了20%,而BTC花了24小时才跌去了10%。有许多因素造成了这种不同,但是,连环爆仓是最重要最直接的一个因素。
社区总有人痛斥激进的抵押率的抵押,但是,一个设计良好的系统应该是让用户自己选择策略自担风险的,如果少数大户的行为就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那这个系统的设计是有问题的。
所幸7月19日的硬分叉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几个术语先解释一下:
settlement price: 清算价格,即喂价,由见证人读取数据提供给内盘的资产价格
maintenance collateral ratio (MCR): 最低抵押率
maximum short squeeze ratio (MSSR): 轧空比率
callprice (CP): 平仓价
在BTS中,用户可以将BTS抵押给系统来借出bitCNY等智能货币,抵押的BTS价值(以喂价计算)和借出的bitCNY之比就是抵押率,系统要求抵押率不得低于MCR,如果接触之后因为BTS价格下跌导致抵押率下跌触及MCR,那么系统将强制将抵押的BTS挂单卖出,卖出的价格是当时喂价/MSSR。
MCR,MSSR和喂价都由见证人提供,系统取见证人喂价的中位数作为有效喂价,当前MCR=1.75, MSSR=1.1。
在719硬分叉后的比特股钱包抵押操作界面中出现了一个叫做Target CR(目标抵押率)的按钮,下图中的用户在喂价为0.7479bitCNY的时候以2.0168的抵押率借出了1500bitCNY,如果内盘BTS价格下跌跌破0.6489bitCNY,那么因为该用户设置了目标抵押率=1.75,系统将会计算出达到这个目标抵押率需要卖出用来还债的BTS数量,然后只把这部分BTS挂买单卖出,如果目标抵押率足够小,比如这里的1.75,那么当BTS连续下跌时,随着喂价的不断下降,债仓不断会有爆仓卖单挂出,但每次卖出的量都只占整个债仓抵押物的很小一部分。
和之前相比,同样的下跌幅度下,现在的规则可以让用户降低被强制卖出的BTS数量,同时还可以使本来集中的卖出被分为好多份在不同的时间卖出,这无疑极大缓解了连环爆仓效应。
这种改变还使得贴线抵押不再成为一个问题,贴线抵押是指把抵押率设为最低的1.75的抵押,由于贴线抵押意味着在喂价下跌时第一时间爆仓,并且爆仓单通常会在市场价成交,所以贴线抵押被当成了一种自带止损的高杠杆借款工具来使用。
在没有目标抵押率的时候,贴线抵押的爆仓单有时还是会形成比较大的卖压的,而当绝大多数用户,尤其是贴线抵押用户用了目标抵押率之后,贴线抵押爆仓形成的卖压已经非常地小,形不成什么卖压,而且,贴线抵押这种行为一定程度上还活跃了市场,提升了bitCNY的流动性。
虽然目标抵押率功能的出现极大地缓解了连环爆仓效应,但是它依然改变不了另外一个效应:当BTS下跌时,bitCNY会被不断挤出,而bitCNY供应量的减少又进一步降低了BTS的价格上涨动力,bitCNY越来越短缺,溢价越来越高,这种效应可以叫做正反馈效应。
这种正反馈效应对于bitCNY这种稳定币产品来说是很致命的,它带来的结果是bitCNY很难达到并保持在一个供应充足的状态,换句话说,对于bitCNY的需求无法刺激供应的增加,整个系统无法形成闭环。
一个很自然的逻辑是,当bitCNY供应短缺溢价很高时,就应该放松抵押条件刺激对bitCNY的供应。而当bitCNY供过于求出现折价时,就应该收紧抵押条件抑制对bitCNY的供应,这样会形成负反馈,使bitCNY的溢价不断向0的方向调整,达成良好的锚定。
有两种途径可以达到这样的动态调节供应的效果,一种是根据市场情况调节MCR,bitCNY短缺时减小,过剩时增大。但是因为调节MCR在技术上存在一些障碍,于是社区经过讨论决定转向另外一种调节方式 - 调节喂价,BSIP42就是最终形成的用调节喂价来调节货币供应的方案。
在BTS原有的体系里,喂价是被用来反映真实的市场价格的,抵押,爆仓,强清乃至黑天鹅等事件的发生都是以“喂价反映真实市场价格”为前提的。但在BSIP42的描述中,喂价不再需要真实反应市场价格,而是变成一种“指导价”。
比如说现在,BTS内盘价格为0.67bitCNY,市场价格为0.69元人民币,bitCNY溢价3%。
按以前的逻辑,喂价应该无限接近市场价格,也就是0.69,但当前,系统里的喂价是0.734,比市场价高了6.4%,这高出的6.4就是实施BSIP42喂价改革的结果。
因为bitCNY短缺,有溢价,所以系统用提高喂价的方式为更多的bitCNY的产出创造条件。
实施BSIP42以后,可以明显感到BTS变得更抗跌了 - 这很容易理解,因为改革后的喂价方式降低了BTS价格下跌时对bitCNY的挤出效应
但是,可以看到的是,即便喂价比市场价高了6.4%,bitCNY溢价依然在3%以上,这说明负反馈调节喂价的力度还不够。由于目前大多数见证人使用的负反馈算法只包含简单的比例因子,无法消除系统静差,下一步,见证人们计划借鉴PID控制算法的思路,引入积分因子,更好地实现负反馈效果。
如果最终负反馈喂价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那么可能会促成Bitshares向算法央行的方向进化,依然需要抵押BTS来产生bitCNY,依然会有爆仓,但“必须足额抵押”这一限制势必要被突破,负反馈算法将在决定bitCNY向宽松还是向紧缩的方向调整上起到关键作用,而强清和黑天鹅这些设置可能变得没有什么真正作用,最终被取消。
bitCNY将会锚定得更加精准,BTS在熊市的加速下跌和牛市的加速上涨都会得到有效抑制。
这样的bitCNY有没有机会获取稳定货币的圣杯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以上内容转自GDEX巨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