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IOTA: 用于物联网中的无区块链加密货币符号  (Read 3352 times)

0 Members and 1 Guest are viewing this topic.

Offline lzr1900

  • Full Member
  • ***
  • Posts: 127
    • View Profile

国外社区对此还是很重视的。bm本人也是很赞赏。
国内知识面狭窄,但要虚心好学。不要被新技术吓倒。也不要投机不成歇斯底里。

首先是计算问题:
Quote
量子计算是一种依照量子力学理论进行的新型计算,量子计算的基础和原理以及重要量子算法为在计算速度上超越图灵机模型提供了可能。

其次是原理:
Quote
量子的重叠与牵连原理产生了巨大的计算能力。普通计算机中的2位寄存器在某一时间仅能存储4个二进制数(00、01、10、11)中的一个,而量子计算机中的2位量子位(qubit)寄存器可同时存储这四个数,因为每一个量子比特可表示两个值。如果有更多量子比特的话,计算能力就呈指数级提高。
量子位

量子位(qubit)是量子计算的理论基石。在常规计算机中,信息单元用二进制的 1 个位来表示,它不是处于“ 0” 态就是处于“ 1” 态. 在二进制量子计算机中,信息单元称为量子位,它除了处于“ 0” 态或“ 1” 态外,还可处于叠加态(sup
一个量子位的叠加态的示意图:Bloch sphere
一个量子位的叠加态的示意图:Bloch sphere
er posed state) . 叠加态是“ 0” 态和“ 1” 态的任意线性叠加,它既可以是“ 0” 态又可以是“ 1” 态,“ 0” 态和“ 1” 态各以一定的概率同时存在. 通过测量或与其它物体发生相互作用而呈现出“ 0” 态或 “ 1” 态.任何两态的量子系统都可用来实现量子位,例如氢原子中的电子的基态(gro und state)和第 1 激发态(f irstex cited state)、 质子自旋在任意方向的+ 1/ 2 分量和- 1/ 2 分量、 圆偏振光的左旋和右旋等。
一个量子系统包含若干粒子,这些粒子按照量子力学的规律运动,称此系统处于态空间的某种量子态.态空间由多个本征态(eigenstate) (即基本的量子态)构成,基本量子态简称基本态(basic state)或基矢(basic vector) . 态空间可用Hilbert 空间(线性复向量空间)来表述,即Hilbert 空间可以表述量子系统的各种可能的量子态.为了便于表示和运算,Dirac提出用符号 x〉 来表示量子态,x〉 是一个列向量,称为ket ;它的共轭转置(conjugate t ranspose) 用〈 x 表示,〈 x 是一个行向量,称为bra.一个量子位的叠加态可用二维Hilbert 空间(即二维复向量空间)的单位向量 〉 来描述,其简化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2]

重叠原理

把量子考虑成磁场中的电子。电子的旋转可能与磁场一致,称为上旋转状态,或者与磁场相反,称为下旋状态。通过提供脉冲能量使电子旋转从一种状态变为两种状态,例如从激光。让我们假设我们用一单位激光能量。但是假设我们仅用半单位的激光能量并完全消除外界对微粒的影响将会怎样呢?根据量子理论,微粒将进入重叠状态,即同时处于两种状态下,每一个量子比特呈现重叠状态0和1。因此量子计算机的计算数是2的n次方,n是量子比特的位数。量子计算机如果有500个量子比特,就在每一步作2^500次运算。这是一个可怕的数,2^500比地球上已知的原子数还要多(这是真正的并行处理,当今的经典计算机,所谓的并行处理器仍然是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但是这些微粒如何相互作用呢?他们通过量子牵连来做。

牵连原理

在某点上相互作用的微粒(像光子、电子)之间具有一种关系,能够成对的纠缠在一起,这一过程被称为相关性。知道了纠缠在一起的一个微粒的状态是上或下的话,它同伴的旋转是在其相反的方向上。令人惊奇的是,由于层叠现象,被测定的微粒没有单独的旋转方向,而是同时成对的处于上旋和下旋状态。被测微粒的旋转状态由测量时间和与其相关的微粒决定,其相关微粒同时处于相反的旋转方向。这一真实的现象(爱因斯坦认为两个粒子自从分开的那一瞬间就决定了各自的自旋方向,他试图通过EPR佯谬来质疑量子论,但验证贝尔不等式的实验证明爱因斯坦错了),至今没有任何恰当的理论可以解释,只是简单的被接受着。量子牵连就是无论来自同一系统的粒子之间有多远的距离都能同时相互作用(不受光速限制)。无论相互作用的微粒之间相距多远,他们都将相互缠在一起直到被分开。2014年初,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TU Delft)Kavli Institute of Nanoscience量子计算团队在实验室中实现了这种信息的“0延迟”传递,信息传递距离为3米。[3]

IBM量子计算入门
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linux/other/quant/
Quote
在未来的几十年里,量子计算机很可能会走出科幻小说与科研实验室(主要在IBM)进入实际应用。在量子计算机(QuantumComputers,QC)上可以有效的解决与复杂的组合数学有关的一类问题,对于确定性计算机而言,这些问题是很讨厌的。建立在向量数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本文将对量子计算作一番介绍。说明用的示例使用了qcl(量子计算语言,quantum computing language),这是在 GNU GeneralPublic License管理之下分发的、用于量子计算机的一种免费的程序语言。qcl允许开发人员模拟并测试“虚拟的”量子计算机。

Quote
Alan Turing 在 1936 年发明可编程计算机(请参阅 参考资料)是作为一种思想实验以证明某些数学问题不可计算。在他的论证中,隐含的观点是一台装有足够资源的计算机能实现任何合理的算法。
从那时起,计算机工业不仅得以建造可编程计算机器,而且还通过每十八个月左右就使能力加倍,从而超越了它们自身。虽然计算机技术疯狂的向前发展,但是现代计算机仍无法在难题方面取得显著进展。需要指数资源的问题(同问题本身的大小相比)在当今仍然同 1936 年时一样棘手。
1982 年 Richard Feynman 提出,值得尊敬的 Turing 机器的功能也许并没有人们所想的那么强大。当时 Feynman 正在试图用量子力学模拟 N 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尽管他很努力,但他没能找到不使用指数资源的一般性解法。
然而不知为什么,大自然能仅使用 N 粒子模拟这一数学问题。结论是不可避免的:大自然具有建造非常高级的计算设备的能力,这说明 Turing 机器还不是人们从前所认为的全能计算机。

Quote
发展

概念的提出

量子计算 (quantum computation) 的概念最早由IBM的科学家R. Landauer及C. Bennett于70年代提出。他们主要探讨的是计算过程中诸如自由能(free energy)、信息(informations)与可逆性(reversibility)之间的关系。80年代初期,阿岗国家实验室的P. Benioff首先提出二能阶的量子系统可以用来仿真数字计算;稍后费因曼也对这个问题产生兴趣而着手研究,并在1981年于麻省理工学院举行的First Conference on Physics of Computation中给了一场演讲,勾勒出以量子现象实现计算的愿景。1985年,牛津大学的D. Deutsch提出量子图灵机(quantum Turing machine)的概念,量子计算才开始具备了数学的基本型式。然而上述的量子计算研究多半局限于探讨计算的物理本质,还停留在相当抽象的层次,尚未进一步跨入发展算法的阶段。

中期发展

1994年,贝尔实验室的应用数学家P. Shor指出 [3],相对于传统电子计算器,利用量子计算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将一个很大的整数分解成质因子的乘积。这个结论开启量子计算的一个新阶段:有别于传统计算法则的量子算法(quantum algorithm)确实有其实用性,绝非科学家口袋中的戏法。自此之后,新的量子算法陆续的被提出来,而物理学家接下来所面临的重要的课题之一,就是如何去建造一部真正的量子计算器,来执行这些量子算法。许多量子系统都曾被点名做为量子计算器的基础架构,例如光子的偏振(photon polarization)、空腔量子电动力学(cavity quantum electrodynamics,CQED)、离子阱(ion trap)以及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等等。以目前的技术来看,这其中以离子阱与核磁共振最具可行性。事实上,核磁共振已经在这场竞赛中先驰得点:以I. Chuang为首的IBM研究团队在2002年的春天,成功地在一个人工合成的分子中(内含7个量子位)利用NMR完成N =15的因子分解(factorization)

发展前景

量子计算将有可能使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大大超过今天的计算机,但仍然存在很多障碍。大规模量子计算所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提高所需量子装置的准确性有困难。

世界上第一台商用量子计算机

加拿大量子计算公司D-Wave于2011年5月11日正式发布了全球第一款商用型量子计算机“D-Wave One”,量子电脑的梦想距离我们又近了一大步。D-Wave公司的口号就是——“Yes,you can have one.”。其实早在2007年初,D-Wave公司就展示了全球第一台商用实用型量子计算机“Orion”(猎户座),不过严格来说当时那套系统还算不上真正意义的量子计算机,只是能用一些量子力学方法解决问题的特殊用途机器。
D-Wave One量子处理器晶圆
D-Wave One量子处理器晶圆
D-Wave One量子计算机系统
D-Wave One量子计算机系统
时隔四年之后,D-Wave One终于脱胎换骨、正式登场。它采用了128-qubit(量子比特)的处理器,四倍于之前的原型机,理论运算速度已经远远超越现有任何超级电子计算机。另外,D-wave公司将会在2013年1月将其升级至512量子比特。不过呢,也别太兴奋,这个大家伙现在还只能处理经过优化的特定任务,通用任务方面还远不是传统硅处理器的对手,而且编程方面也需要重新学习。 另外,为尽可能降低qubit的能级,需要利用低温超导状态下的铌产生qubit,D-Wave 的工作温度需保持在绝对零度附近(20 mK)[5]  。

最后就是价格,2011年,NASA和Google分别以约一千万美元购置了一台512位qubit的D-Wave量子计算机[6]  。这绝对是天价中的天价了,不过也是新技术开端的必然,就像当初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造价就有40万美元(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40万美元)。
这种才是歇斯底里。亏成傻逼了才狂逼逼

Offline ebit

  • Committee member
  • Hero Member
  • *
  • Posts: 1905
    • View Profile
  • BitShares: ebit
国外社区对此还是很重视的。bm本人也是很赞赏。
国内知识面狭窄,但要虚心好学。不要被新技术吓倒。也不要投机不成歇斯底里。

首先是计算问题:
Quote
量子计算是一种依照量子力学理论进行的新型计算,量子计算的基础和原理以及重要量子算法为在计算速度上超越图灵机模型提供了可能。

其次是原理:
Quote
量子的重叠与牵连原理产生了巨大的计算能力。普通计算机中的2位寄存器在某一时间仅能存储4个二进制数(00、01、10、11)中的一个,而量子计算机中的2位量子位(qubit)寄存器可同时存储这四个数,因为每一个量子比特可表示两个值。如果有更多量子比特的话,计算能力就呈指数级提高。
量子位

量子位(qubit)是量子计算的理论基石。在常规计算机中,信息单元用二进制的 1 个位来表示,它不是处于“ 0” 态就是处于“ 1” 态. 在二进制量子计算机中,信息单元称为量子位,它除了处于“ 0” 态或“ 1” 态外,还可处于叠加态(sup
一个量子位的叠加态的示意图:Bloch sphere
一个量子位的叠加态的示意图:Bloch sphere
er posed state) . 叠加态是“ 0” 态和“ 1” 态的任意线性叠加,它既可以是“ 0” 态又可以是“ 1” 态,“ 0” 态和“ 1” 态各以一定的概率同时存在. 通过测量或与其它物体发生相互作用而呈现出“ 0” 态或 “ 1” 态.任何两态的量子系统都可用来实现量子位,例如氢原子中的电子的基态(gro und state)和第 1 激发态(f irstex cited state)、 质子自旋在任意方向的+ 1/ 2 分量和- 1/ 2 分量、 圆偏振光的左旋和右旋等。
一个量子系统包含若干粒子,这些粒子按照量子力学的规律运动,称此系统处于态空间的某种量子态.态空间由多个本征态(eigenstate) (即基本的量子态)构成,基本量子态简称基本态(basic state)或基矢(basic vector) . 态空间可用Hilbert 空间(线性复向量空间)来表述,即Hilbert 空间可以表述量子系统的各种可能的量子态.为了便于表示和运算,Dirac提出用符号 x〉 来表示量子态,x〉 是一个列向量,称为ket ;它的共轭转置(conjugate t ranspose) 用〈 x 表示,〈 x 是一个行向量,称为bra.一个量子位的叠加态可用二维Hilbert 空间(即二维复向量空间)的单位向量 〉 来描述,其简化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2]

重叠原理

把量子考虑成磁场中的电子。电子的旋转可能与磁场一致,称为上旋转状态,或者与磁场相反,称为下旋状态。通过提供脉冲能量使电子旋转从一种状态变为两种状态,例如从激光。让我们假设我们用一单位激光能量。但是假设我们仅用半单位的激光能量并完全消除外界对微粒的影响将会怎样呢?根据量子理论,微粒将进入重叠状态,即同时处于两种状态下,每一个量子比特呈现重叠状态0和1。因此量子计算机的计算数是2的n次方,n是量子比特的位数。量子计算机如果有500个量子比特,就在每一步作2^500次运算。这是一个可怕的数,2^500比地球上已知的原子数还要多(这是真正的并行处理,当今的经典计算机,所谓的并行处理器仍然是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但是这些微粒如何相互作用呢?他们通过量子牵连来做。

牵连原理

在某点上相互作用的微粒(像光子、电子)之间具有一种关系,能够成对的纠缠在一起,这一过程被称为相关性。知道了纠缠在一起的一个微粒的状态是上或下的话,它同伴的旋转是在其相反的方向上。令人惊奇的是,由于层叠现象,被测定的微粒没有单独的旋转方向,而是同时成对的处于上旋和下旋状态。被测微粒的旋转状态由测量时间和与其相关的微粒决定,其相关微粒同时处于相反的旋转方向。这一真实的现象(爱因斯坦认为两个粒子自从分开的那一瞬间就决定了各自的自旋方向,他试图通过EPR佯谬来质疑量子论,但验证贝尔不等式的实验证明爱因斯坦错了),至今没有任何恰当的理论可以解释,只是简单的被接受着。量子牵连就是无论来自同一系统的粒子之间有多远的距离都能同时相互作用(不受光速限制)。无论相互作用的微粒之间相距多远,他们都将相互缠在一起直到被分开。2014年初,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TU Delft)Kavli Institute of Nanoscience量子计算团队在实验室中实现了这种信息的“0延迟”传递,信息传递距离为3米。[3]

IBM量子计算入门
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linux/other/quant/
Quote
在未来的几十年里,量子计算机很可能会走出科幻小说与科研实验室(主要在IBM)进入实际应用。在量子计算机(QuantumComputers,QC)上可以有效的解决与复杂的组合数学有关的一类问题,对于确定性计算机而言,这些问题是很讨厌的。建立在向量数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本文将对量子计算作一番介绍。说明用的示例使用了qcl(量子计算语言,quantum computing language),这是在 GNU GeneralPublic License管理之下分发的、用于量子计算机的一种免费的程序语言。qcl允许开发人员模拟并测试“虚拟的”量子计算机。

Quote
Alan Turing 在 1936 年发明可编程计算机(请参阅 参考资料)是作为一种思想实验以证明某些数学问题不可计算。在他的论证中,隐含的观点是一台装有足够资源的计算机能实现任何合理的算法。
从那时起,计算机工业不仅得以建造可编程计算机器,而且还通过每十八个月左右就使能力加倍,从而超越了它们自身。虽然计算机技术疯狂的向前发展,但是现代计算机仍无法在难题方面取得显著进展。需要指数资源的问题(同问题本身的大小相比)在当今仍然同 1936 年时一样棘手。
1982 年 Richard Feynman 提出,值得尊敬的 Turing 机器的功能也许并没有人们所想的那么强大。当时 Feynman 正在试图用量子力学模拟 N 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尽管他很努力,但他没能找到不使用指数资源的一般性解法。
然而不知为什么,大自然能仅使用 N 粒子模拟这一数学问题。结论是不可避免的:大自然具有建造非常高级的计算设备的能力,这说明 Turing 机器还不是人们从前所认为的全能计算机。

Quote
发展

概念的提出

量子计算 (quantum computation) 的概念最早由IBM的科学家R. Landauer及C. Bennett于70年代提出。他们主要探讨的是计算过程中诸如自由能(free energy)、信息(informations)与可逆性(reversibility)之间的关系。80年代初期,阿岗国家实验室的P. Benioff首先提出二能阶的量子系统可以用来仿真数字计算;稍后费因曼也对这个问题产生兴趣而着手研究,并在1981年于麻省理工学院举行的First Conference on Physics of Computation中给了一场演讲,勾勒出以量子现象实现计算的愿景。1985年,牛津大学的D. Deutsch提出量子图灵机(quantum Turing machine)的概念,量子计算才开始具备了数学的基本型式。然而上述的量子计算研究多半局限于探讨计算的物理本质,还停留在相当抽象的层次,尚未进一步跨入发展算法的阶段。

中期发展

1994年,贝尔实验室的应用数学家P. Shor指出 [3],相对于传统电子计算器,利用量子计算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将一个很大的整数分解成质因子的乘积。这个结论开启量子计算的一个新阶段:有别于传统计算法则的量子算法(quantum algorithm)确实有其实用性,绝非科学家口袋中的戏法。自此之后,新的量子算法陆续的被提出来,而物理学家接下来所面临的重要的课题之一,就是如何去建造一部真正的量子计算器,来执行这些量子算法。许多量子系统都曾被点名做为量子计算器的基础架构,例如光子的偏振(photon polarization)、空腔量子电动力学(cavity quantum electrodynamics,CQED)、离子阱(ion trap)以及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等等。以目前的技术来看,这其中以离子阱与核磁共振最具可行性。事实上,核磁共振已经在这场竞赛中先驰得点:以I. Chuang为首的IBM研究团队在2002年的春天,成功地在一个人工合成的分子中(内含7个量子位)利用NMR完成N =15的因子分解(factorization)

发展前景

量子计算将有可能使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大大超过今天的计算机,但仍然存在很多障碍。大规模量子计算所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提高所需量子装置的准确性有困难。

世界上第一台商用量子计算机

加拿大量子计算公司D-Wave于2011年5月11日正式发布了全球第一款商用型量子计算机“D-Wave One”,量子电脑的梦想距离我们又近了一大步。D-Wave公司的口号就是——“Yes,you can have one.”。其实早在2007年初,D-Wave公司就展示了全球第一台商用实用型量子计算机“Orion”(猎户座),不过严格来说当时那套系统还算不上真正意义的量子计算机,只是能用一些量子力学方法解决问题的特殊用途机器。
D-Wave One量子处理器晶圆
D-Wave One量子处理器晶圆
D-Wave One量子计算机系统
D-Wave One量子计算机系统
时隔四年之后,D-Wave One终于脱胎换骨、正式登场。它采用了128-qubit(量子比特)的处理器,四倍于之前的原型机,理论运算速度已经远远超越现有任何超级电子计算机。另外,D-wave公司将会在2013年1月将其升级至512量子比特。不过呢,也别太兴奋,这个大家伙现在还只能处理经过优化的特定任务,通用任务方面还远不是传统硅处理器的对手,而且编程方面也需要重新学习。 另外,为尽可能降低qubit的能级,需要利用低温超导状态下的铌产生qubit,D-Wave 的工作温度需保持在绝对零度附近(20 mK)[5]  。

最后就是价格,2011年,NASA和Google分别以约一千万美元购置了一台512位qubit的D-Wave量子计算机[6]  。这绝对是天价中的天价了,不过也是新技术开端的必然,就像当初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造价就有40万美元(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40万美元)。
« Last Edit: November 01, 2015, 01:49:48 pm by ebit »
telegram:ebit521
https://weibo.com/ebiter


Offline lzr1900

  • Full Member
  • ***
  • Posts: 127
    • View Profile

Offline Musewhale

  • Hero Member
  • *****
  • Posts: 2881
  • 丑,实在是太丑了 !
    • View Profile
MUSE witness:mygoodfriend     vote for me

Offline ebit

  • Committee member
  • Hero Member
  • *
  • Posts: 1905
    • View Profile
  • BitShares: ebit
mumble会议上,bm透漏正在开发等离子plasma交易模式。此#比特股#模式为0交易费,适用于小额支付。并且积极与物联网区块链开发团队iota寻求合作共识。
https://bitsharestalk.org/index.php/topic,19534.0.html

-----------------------------------------------------------------------
https://www.bikeji.com/t/2520#reply8
IOTA: 用于物联网中的无区块链加密货币符号
原文:http://cointelegraph.com/news/115508/iota-a-blockchain-less-gasp-token-for-the-internet-of-things
翻译:Jimmy2011

在当今数字时代,许多人正追寻物联网(IOT)的发展。现在,一个新的微型小额交易加密货币符号IOTA看起来就是在这样参与促进物联网体系结构演化的。尽管IOTA是一种去中心化加密货币,但它的运作方式却与那些搭载区块链的各种加密货币略有不同。

IOTA协议基于缠结(Tangle)概念运行,缠结类似于一种区块链,但更像是区块链的一个高级模拟版本,使得它具有更好的通用性。缠结是以有向非循环图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它的一个交易订单可以链接任意通过原始结构中的有限部分交易订单。 IOTA的联合创始人,David Sønstebø相信他的团队平台,结合其微型小额交易解决方案,不仅能够搭建我们在线网络中的支付桥梁,而且还能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

Cointelegraph与David Sønstebø进行了对话,通过这次采访可以看到这个全新加密货币符号的内部情况,包括小额交易的众多应用,以及IOTA将如何推动物联网的发展。

“IOTA是去中心化的,为物联网所优化的轻量化微型小额交易符号。它本质上一个没有区块的账本,交易的时候也无需任何费用。可以认为它就是物联网的货币。”— David Sønstebø, IOTA联合创始人

CoinTelegraph: 什么是缠结,它是如何应用到你的系统?
David Sønstebø: 总的来说,缠结是一种有向非循环图,当然你也可以认为它是一种一般化的区块链。在低交易量低负载情况下,它呈现出区块链类似的行为,而在交易量较大的高负载情况下,就会产生大量的分支并最终相互合并在一起。这使得每秒处理大量交易量的事务可行。就像比特币中的区块链,缠结成为IOTA的核心主干。

CT: 小额交易如何有助于物联网的蓬勃发展?
DS: 物联网的第一批种子在很久以前已经埋下,我们已经看到物联网在我们身边萌芽。一直以来的挑战是如何将他们连接配合在一起,并使其开放和有益于社会。大部分工作重点集中在那些设备之上,并不可避免地在Kickstarter上闪亮耀眼,但这些仅仅是表面上的一点。在新鲜感消去之后,这一小点通常并没有什么用处。

“物联网中的小额交易将使得科技资源和应用更加普及,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用,这将极大地改善我们的世界。”

物联网一旦使我们的供应链,产业,应用,生活更便捷美好,那就会形成宏大的规模,并取得成果。小额交易将在这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冰箱可以自己订购牛奶,洗衣机订购洗涤剂或者牙刷购买新的牙膏,这些的确是很酷的应用,这和大量的其它“智能家居”应用都被大众所周知,所以我不认为我需要更多地来讨论这些应用。对我来说,更令人兴奋的是物联网中的小额交易将使得科技资源和应用更加普及,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用,这将极大地改善我们的世界。

试想一下,你有一个智能恒温设备,它可以收集很多数据,比如温度,风力和湿度。现在想象其他家庭都具有相同的这些设备,所以每一个城镇,乡村的这些智能恒温设备将会形成一个覆盖整个国家和整个世界的智能恒温数据网络。通过汽车和智能手机上的传感器这些将会被进一步放大,这种前所未有的测量扩散将对气象学家进行天气预报具有巨大的价值。

这将反过来可以为整个社会每年的生活节省大量的资金。在这里,您可以使用小额交易来鼓励人们分享这些数据。这同样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商业应用数据,而无需公司基于元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他们可以得到量身定制的个人数据(这显然会是一个选择)。今天我们看到,公司通过为人们提供一些奖励,进行在线表格或电话调查来获取自愿的数据交易。通过微型小额交易,一个人拥有对数据的控制权,并可以自动提供实时数据,同时换取实时补偿。

另一个很酷的应用案例可以通过住宅太阳能电池板,或者是像特斯拉的Powerwall那样更好的电池,电力生产和分布式存储的发展中找到。这使人们能够向电网出售电力能源,并通过小额支付获取实时的补偿。这同样适用于分布式计算处理能力。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我们本质上是生活在一个太多处于空闲的处理器周围,每一个社区都是一个不断增长的超级计算机。不再继续让这些处理器处于闲置状态,我们现在可以通过小额交易实时地出售算力。

“IOTA的出现就是我们将要实现的物联网愿景的一个必然。”

我要提到的最后一个应用案例可以帮助解决物联网本身的真正基础设施的可扩展性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设备得到连接,我们会遇到由于缺乏Wi-Fi和蓝牙通道而引起的重大问题。有无数试图解决这个现实问题的努力和方案,其中之一就是LiFi,其本质是光谱中有无限的通道,但它仅能在室内使用,并且需要很多年才能推向大众市场。而IOTA所做的是基于非常短的分组通信,可以一次广播给大量节点,这显著降低了占据一个通道所用的时间,从而减少问题。


CT: 你是怎么得到这个主意来创建一个小额交易的加密货币符号?
DS:我们所有从事IOTA这个项目的人,其实也参与了一个已有一年的半公开的关于物联网分布式计算的硬件创业项目,所以我们对物联网市场以及终端应用案例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深入讨论。此外,我们从事过不同的加密学货币项目,并且在加密学货币行业有好几年的历史,也都是这方面的老手了。因此,我们的综合背景和现在的项目给了我们独特的视角,我们深刻地观点使我们认识到物联网到底需要什么,以及现有的区块链项目在小额支付方面还存在什么弱点。所以IOTA的出现就是我们将要实现的物联网愿景的一个必然。

CT: 缠结能够与其他的区块链之间相互协调运作吗?比如比特币或者以太坊?
DS: 是的。这是我的立场,即不会存在一个普遍统一的密钥来打开所有经济和通向物联网完整生态系统之门。我们很少看到这样的总体解决方案,因为对更多功能的取舍总存在一个平衡。在产品设计中,这就是所谓的“灵活取舍”和“功能蠕变”(更多关于这些原则)

因此不是企图创造一把平庸瑞士军刀,很显然地,我们应该重点打造小额交易的绝对最佳解决方案。这样我们启用了能够与区块链进行沟通的能力作为整体设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创造一个有机结合的生态系统,因此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大家有很好的解决方案进行合作,而不必是一些零散的项目去垄断一些平庸的解决方案。本质上,两全其美。事实上,我们已经与以太坊,Bitshares,NXT和比特币的相关人士进行过交流,讨论如何使得这些不同的技术可以重叠协同在一起工作。

“我们已经与以太坊,Bitshares,NXT和比特币的相关人士进行过交流,讨论如何使得这些不同的技术可以重叠协同在一起工作。”

CT: 为什么你认为有必要将抵抗量子计算的算法引入进来?
DS:量子计算是非常科学的事实,不是虚构的,并有取得突破,使我们每个星期都能更接近可扩展的量子计算机。在学术界和安全行业,这是一个持续关注很长时间的话题。这些方面的相关举措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美国国家安全局已经开始将他们自己转移到抵抗量子计算的加密算法上去了。

总之,可扩展的量子计算机可能会导致破坏的时间是无法预测的,但多数专家认为这并不遥远。因此,当涉及到像物联网这样的一些涉及面广,且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项目时,特别是它的经济,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无需用大脑的事情,引入抵抗量子计算的算法是必须的。任何对这一问题感兴趣的人,想有一个更全面的答案的话,都应该读一读Anastasia Marchenkova这篇重要的文章。

CT: IOTA如何解决可扩展性问题?
DS: 很快这成为一个非常技术的问题,但基于我所述的缠结之上:IOTA根据所处的不同状态条件进行其行为的自动调节。这不是通过一个显示的算法来达到,而是通过反馈设计到它的概念里了。

“比特币区块大小的辩论核心应该重点围绕在可预见的未来如何定义比特币的角色。”

CT: 你对比特币网络现在的整体状况有什么看法?
DS: 在目前,技术方面的问题可以抛开,但是关于比特币区块大小的辩论,核心应该重点围绕在可预见的未来如何定义比特币的角色。如果比特币是保持一个持有价值(即数字黄金),那么区块应保持较小,如果在另一方面,如果它想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支付系统那么区块就需要增加,但是这又再次带来了其他方面的问题。所以我的观点是,首先要弄清楚比特币的角色是什么,然后采取相应的行动。

CT: IOTA如何成为智能合约的指示条件?
DS: 由于IOTA具有与区块链进行沟通对接的能力,因此它能够作为输入端来触发智能合约的执行。比如这样一个应用案例,其他平台的检查点交易,其中可能会产生有矛盾的报告,因此我们可以计算每个绑定IOTA交易的PoW做功,因此获取得到正确答案概率较高的那个。

CT: 基于这种想法,您可以设想什么样的现实应用?
DS: 一个很显然的领域,小额交易将可以在具有十分重要影响力的定价方面进行应用。今天的定价是异乎寻常的糟糕。对于大部分服务,您是支付固定金额的,这实际上意味着价格的估计是非常粗糙的,基于人群的统计得出大量毫无根据的假设,这意味着你作为个人没有得到一个量体裁衣的定制价格。

“小额交易对于定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

除去这个要么事前或者事后你必须支付之外,这是很不理想的。通过小额交易,可以直接实时对所使用的资源进行补偿,使其公正,可靠。这将是改变游戏规则的一个业务(比如流媒体),在这里您将只对你所得到的进行直接支付,仅此而已,没有更多的了。

CT: 这个项目的总体目标是什么,你希望提供什么?
DS: 总的目标就是瞄准物联网应用生态系统,并使得实时支付成为可能。
« Last Edit: October 31, 2015, 07:53:50 am by ebit »
telegram:ebit521
https://weibo.com/ebi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