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押率调节要用“开源+节流”的做法。
对于这一点我的看法是不同的,MCR反馈调低之后,很多债仓并没有被爆,已经是在变相的开源,即使市场有更多的需求,也并不需要紧贴着MCR来做抵押来增加更多的杠杆风险,本来降低MCR没有爆的这些债仓就是需要化解的风险,所以没有必要再新增杠杆风险给市场反弹或继续下行时增加太多的负担,市场深度能解决原有的部分抵押风险就已经不错了,而且接近于175%的基础抵押率足以满足做高杠杆者的需求,何必要贴着MCR?
我说的节流是减少爆仓砸盘(爆仓成交会降低总供应量),开源是新增抵押、新增买盘(提高供应量)。
作这个分类是为了分析问题,两方面共同作用,达到调节总供应量的效果,进而影响溢价。
虽然我觉得很容易理解,但可能我解释的不到位,导致你把“节流”理解成“变相开源”,等于是不同意我这样的分类方法。
然后你直接跳结论,那么就会讨论不下去了。
现在只有一个MCR,那么调一个参数会同时影响两方面的数据;引入新的参数,那么就是分别调,分别影响。
按上面的分类,就可以这么分析:
假设当前供应量为X;
如果不调节参数,那么供应量保持X;
如果只调节爆仓抵押参数,那么供应量 = X+X1;简单起见,假设参数每调低1,供应量增加1;
如果只调节新增抵押参数,那么供应量 = X+X2;简单起见,还是假设参数每调低1,供应量增加1;
如果两个参数一起调节,那么供应量 = X+X1+X2。
简单起见,假设我们需要把供应量调到 X+10 才能保证溢价为零。
很明显,如果只调爆仓抵押参数,需要把爆仓抵押率调低10个点才能达到目标;
而如果爆仓抵押率参数和新增抵押率参数一起调,则只需要调低5个点。
如果把例子改的极端一点,假设需要调到X+80才能保证溢价为零。
那么,在初始抵押率为175的情况下,只调爆仓抵押率,需要调到175-80=95才能达到目标,这样就出现资不抵债了。
如果两边一起调,那么只需要调到175-80/2=135,这样还有相当大的空间才会资不抵债。
所以,我的分析结果,增加参数会导致内部状态不平衡、增加复杂度。
至于做目标抵押率这个方案,似乎论坛内并没有太多提及,而且阶梯抵押率本身并没有效果,不做过多讨论。
至于我为什么提到以前讨论的阶梯抵押率的事,因为和你现在提的两个参数方案很是相似。
阶梯抵押:把自己的债仓分两份,一份高抵押率,一份低抵押率。
双参数:把系统里所有债仓分成两类,一类要求高抵押率,一类允许低抵押率。
另外,对于贴线抵押,我不反对高杠杆抵押获利,本身需要这些高杠杆来提供一些产出,但是反对太多的贴线抵押,因为它们就是要化解的风险,可以留给其它方式,比如强清去解决,而不是靠爆仓来提供流动性,流动性是靠用户量来提供的,爆仓给深度带来的伤害远大于其带来的所谓流动性,贴线抵押带来流动性这个说法还是不要提了。
对于MSSR,调小,哪怕为零其实都是可以实践的,本身175%的抵押有很大的价格缓冲余量(当然这个缓冲量需要放弃一定的承诺),而且MSSR调小之后,喂价就不需要反馈太多。
对于反馈不设限,我了解你们的想法,如果设限,必然会导致临界,临界之后,喂价间接反馈的MSSR就会失效,很多贴线抵押在贴着拉高的喂价,到达临界点之后,这些贴线抵押会铺头盖脸的砸下来,而起不到间接调节MSSR的效果。
很关键的一点,MSSR并没有进行实际调整。
虽然你列举出了数据,但是拉高的喂价不是价格差消除的单一原因,只是其中影响的一个因素。
当强平单不再压制市场价格时,市场的价格是买卖双方进行调节,因为还有原先形成的价格差因素,市场需要时间进行修复,然后才会在没有强平单压制的情况下慢慢拉平与外盘的价格,指望数天之内就能修复,不现实,这个口子需要实际资金量慢慢来填。
而对于BITUSD为什么还有近2%的价差,其实不是限度的问题,是市场需要时间修复的问题及实际MSSR及资金量缺口的问题。
你关于bitUSD的结论是不对的。
除了上面的数据,其实还有更多数据,链上可查:
* 开始调bitUSD喂价之前,bitUSD溢价是很高的;
* 几天前巨蟹宣布开始调bitUSD喂价,见证人纷纷执行,算法很快就把喂价调高到接近20%,然后bitUSD溢价很快就降到零了;
* 前天xeroc发帖威胁谁调bitUSD就撤票,有部分见证人就把喂价算法改回去了,但是大部分没改回去;所以喂价仍然实质性上调、溢价没有大幅反弹;
* 这部分没改回去的人中,有几个人设了限制,所以bitUSD又产生了溢价。
我想说的是,规则合理的情况下,市场响应是相当快的。
当然,你说的“拉平”,也就是说要想达到喂价==成交价,是需要时间消化、需要资金支持的。
但“拉平”不是我的目标。我的目标只是消除溢价。
拉高喂价,从数学公式上说,对抵押、爆仓的影响,等于是同时降低MCR和MSSR,我想这个我们应该已经达成共识了。
对于算法,
可能需要举个栗子,比如某星球货币以黄金为锚定,承诺一份货币背后有三份等值黄金做背书,但是黄金价格大幅下跌后,导致其货币背后没有足够的承诺的等值黄金做锚定,面临锚定失效的风险,这个时候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回收货币,减少货币供应量,维系锚定,一个是用一个算法来虚拟提高黄金价格(至于黄金未来会不会到达这个价格先不管),然后放弃承诺,其背后不再需要三份等值的黄金做背书,不用回收货币,而且还可以增发货币满足市场需求,等黄金价格回升后然后再把这些增发的货币回收一些回来,虽然黄金价格可能不会涨到曾经虚拟的高度。
栗子可能不确切,且看吧,国外社区分歧点就在这里。
所有这些规则变动,都需要先解决一个根本性问题: 如何处理资不抵债的债仓,而不是简单的取消黑天鹅,需要一个具体的措施。
另外:是最近的量缩的简直没法看,基本就剩下机器人在动,是闹心。
熊市就有熊样。没办法。